第(2/3)页 庄俞离开壤平时候,将老妪家收拾的干干净净,老妪很是舍不得小姑娘,久久不肯放手。 临走时,少年饶了些路去往新铸的山神庙,点了一柱香,在折向东北。 红衣女鬼在家乡的二十天时间,夜晚都与村子偷偷摸摸做了些好事,开凿沟渠,吸食村子的阴煞死气,原本暮气沉沉的村子,相信在今后时间内,会逐渐同以前相仿,安居乐业。 庄俞白天游历山水,丈量方圆,方便女鬼白依然为心中的平安处留些因果功德。 往北方向,地势平缓,不同南边山高俊险,反而多平原沼泽,雨水天气居多。 露宿古寺。 红尘僧侣,全是由于山下填不饱肚子难民,上山做了和尚,不得已而为之。 庄俞施了香火钱,求得了一间客舍和少许素食,去往正堂,打算烧香礼佛一翻,却不料又得收些香火钱,少年很无奈,又从布袋里取出一吊,投入功德箱内;这才领了三支香烛,烧香礼佛。 踏入大厅,眼前的菩萨佛像锈迹斑斑,表层的一层鎏金碎片早已被刮了个干净,旁边的韦陀神像连手中的法器也凭空而飞,空手端举着。 庄俞无奈了摇了摇头,诚心礼佛,相由心生,凡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那可就是大错特错。 女鬼白依然没有出现,毕竟鬼道一途,本就先天被佛道二门压制,半点翻不了身。 匆匆吃了毫无油水的素食,点了灯,小姑娘安静的抄书写字,庄俞端坐入定,神游万里。 有了住处,到底安歇好处,起码少了些蚊虫叮咬,或是一夜总得留个心神,以防万一,端的是很累。 一夜相安无事。 翌日。庄俞在客舍外早炼,呼吸吐纳,寺庙主持赶来问道,“施主,昨夜可还安心?” 庄俞赶忙致礼答道,“住持客气了,住的习惯。” “让施主笑话了,如今这佛门寺庙人鬼不齐,在所难免,都是些可怜人家,全是为了得混口饭吃,想活着。”寺庙住持说道。 “大师莫要如此言语,活着无错,何况真有菩萨保佑,也不会因为法相缘由怪罪他等,反而是救了性命,得了功德。” “那还请施主多住是日,请跟老衲前去用早膳。”老住持侧了身子,让庄俞先行。 庄俞没有推辞,小姑娘仍然熟睡,就单独去往,去了后堂,入眼全是大大小小的和尚,排着队,打的粥,却是看不得几粒米,也有些不大的小姑娘被父母遗弃,不知如何来了寺庙,有了一口粮,一处睡觉地,最少能活下去。 看到住持带着新人过来,一众人就神色不善,多半是以为老和尚不知道又从那弄来个大活人,还得从他们的口角里挤出些米粒,养活他人。 庄俞就有些揪心,清汤寡水就着尚未熟透番薯,缺成为了这里大多数和尚和孩子们的口粮,世道太差。 “施主,请。”住持说道。 庄俞面前有了一碗白粥,米粒多了些,另一只黑碗里放着两截掰断了的番薯。 “施主,见笑了。还请将就将就。” 庄俞会心一笑,拿起碗里红薯递去口中,未熟透才能经得住饿,少年很懂,毕竟他小时候自己也是这样,灶头故意留出一半,可以多吃几天。 端起粥碗,喝了一些,却是有些发呕,看来是用发了霉的大米熬煮成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