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结婚第六年,原主为常爱国生的女儿妞妞、常爱国抱回来的孩子娇娇也都五岁了。 原主已经习惯了独自带着两个孩子的生活。 对于丈夫,她倒没有太深的思念,也没有什么怨恨。 加上相亲、新婚……她与常爱国见面的次数不超过十根手指。 硬要说有什么深厚的感情,原主自己都不信。 她对常爱国就是有身为妻子的本分。 常爱国呢,除了不常回家,除了弄了个孩子回来,基本上也没有什么缺点。 每个月都会定期给家里打钱。 扣去三分之一给父母,留下极少的钱给自己,一多半都寄给了原主。 原主呢,不是纯粹的农妇,她从小就是顾母的小尾巴。 跟着她从东村到西村的接生。 长大后,顾母也教了她一些接生的常识。 顾母意外去世后,还留下了一些“行医笔记”。 咳咳,顾母不识字,但她会画画儿啊。 她会画个小人,标注一些重要的位置(穴位),还会记录一些常用的草药。 原主初中毕业回家后,时不时就会翻看。 结了婚,自己生了孩子,原主就更有“经验”了。 偶尔兼职一下接生婆,多多少少都能补贴一下家用。 给钱、不回家,还有了娃儿……后世的女人估计都要羡慕原主的生活。 原主也对自己的生活非常满意。 她是个善良的人,关键是骨子里有着“以夫为天”的传统观念。 所以,对娇娇这么一个非亲生的孩子,或许做不到打从心底里喜欢,却还是把她当做亲生女儿般的照顾。 自己给亲闺女妞妞喂奶,也不会落下娇娇。 自己给亲闺女做衣服,也会给娇娇做一件一模一样的。 说实话,别说不是亲生了,就是亲生的孩子,做父母的也很容易偏心。 原主却真的做到了“一碗水端平”。 常家父母,亲戚们、邻居们,将原主的所作所为都看在了眼里。 他们对原主都非常赞许,给常爱国写信的时候,也会对原主大夸特夸。 常爱国估计也是看了父母、兄姐的信,才会对原主愈发放心。 而这种“放心”,直接体现在他寄回来的钱上。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