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五章-《抗战之浴血大兵》


    第(3/3)页

    日本侵略者对华夏人民的残酷屠杀,伴随着侵华战争的全过程。早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不久,日军就在长春活埋了华夏被俘人员200多人;11月在齐齐哈尔捕杀马占山部伤兵数百人;1932年9月,在抚顺近郊制造平顶山惨案,屠杀村民3000余名,全村仅存活1人。

    在日本侵华的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屠杀发生在南京。侵华日军松井石根所部于1937年12月13日攻陷南京后疯狂杀戮,血染古城,使30万以上的南京市民和放下武器的军人惨遭屠杀,1/3的街道和建筑物被焚毁;同时,还制造了2万起左右的强.奸事件,进行了大规模的抢劫。日军的残暴与野蛮实在是骇人听闻、罪大恶极。

    日本侵略军在对抗日根据地血腥“扫荡”中,推行野蛮的“三光”政策,犯下了累累血债。据统计,从1937年—1943年,仅晋绥、晋察冀、冀热辽、晋冀鲁豫、山东、苏皖、中原7个抗日根据地,华夏军民就被日军杀害318万人。

    令人发指的细菌战、化学战

    在侵华战争中,日本公然违背国际法,在华夏研制和使用细菌武器,进行细菌战,大量残杀华夏人民。臭名昭著的“第731部队”、“第100部队”等细菌战部队,总人数达2万余人。他们还对实验对象进行活人解剖。每年用于试验的人达400—600人。据不完全统计,从1939年—1943年8月,“731部队”至少残害了3000多人。

    从1940年下半年开始,侵华日军开始大量使用细菌武器,如感染力强、传染迅速、杀伤力大的霍乱、伤寒、鼠疫、炭疽病等菌种,以及白喉、痢疾等细菌。日军进行细菌战的区域遍及华北、华中及重庆等广大地区,残杀华夏军人和无辜居民数十万人。

    除使用细菌武器外,日本还从侵华战争一开始,就使用化学武器。日军还在华夏居民区施放毒气,并在水井和河水中投毒。据不完全统计,日军在侵华战争中,使用化学武器2000多次,地点遍及华夏的18个省区,给华夏军民造成9万余人的伤亡。日本投降时,尚有200余万发毒气弹遗弃在华夏各地,给当地居民留下严重的伤害和隐患。

    不择手段的经济掠夺

    经济掠夺是日本进行侵略战争的根本原因之一,也是日本“以战养战”的主要内容。日本对华夏的经济掠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强征粮食和原料,供给前线日军或运回日本。在华夏东北,日本强制购销粮食,强迫农民将生产的大部分粮食按伪政府规定的最低收购价格交售。在关内,日军变相抢掠军粮。1939年,日本仅从华中就运走大米7亿升,1940年则增至9亿升以上。此外,日本还大肆掠夺华夏的矿产资源。

    二是垄断工农业、交通和贸易等,进行资本输出。1937年5月,日本通过伪满政府公布了“重要产业统制法”,把21种工业产品置于日本控制之下。

    三是控制金融,大量发行纸币,榨取占领区人民的财富。日本在华夏东北大量发行伪“满元”。在关内,1937年11月至1941年1月,日本分别在张家口、北平、上海和南京设立了伪“蒙疆银行”、“华夏联合准备银行”、“华兴银行”和“中央储备银行”,依靠日军的刺刀发行大量没有信用价值的伪钞,借以榨取华夏人民的血汗和财富。

    四是抓捕华夏劳工,为日本军国主义当牛作马。据不完全统计,到1943年为止,日本在华夏东北强征的劳工已达300万人,其中被虐待致死的占总数的29%。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日本侵华战争期间,有难以计数的华夏妇女被日军强征做“慰安妇”,遭受非人的虐待。

    两颗原子弹,似乎难以消除李卫东以及华夏人的仇恨。

    不过,李卫东做到了他来到这个世界最初的承诺。

    他要洗刷掉这段历史。

    他要成为,亲手持刀审判的刽子手。

    美、英、华夏三国共同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否则将予以日本“最后之打击”。由于此时已经具备了独自打赢战争的条件,李卫东对于苏联的参战并不抱太大兴趣,所以未邀请苏联协商或署名,造成苏联颇为不满。

    玛加丽达,科涅库娃端来一杯咖啡,放到李卫东的办公桌上,然后从李卫东的背后,紧紧的抱住了他。

    玛加丽达,科涅库娃柔声说道:“你想好了是吗?”

    李卫东说:“已经证明,你具有沙皇的直系血统。”

    玛加丽达,科涅库娃说:“那原子弹,太可怕了,我不想。”

    李卫东说:“我,不想叫很多的国家,拥有这种武器,所以,我要在最后的两年内,消除一切威胁,这种武器,一个国家拥有,就足够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