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四章 初步(中)-《坦克启示录》


    第(1/3)页

    “切,运气倒还不错,不过这也就是最后的运气了。 ”安德烈有些不屑的说道。

    虽然是被击中,但是他却一点都不惊慌,不过这也是必然的了。

    在现在这个距离上,不要说那些捷克斯洛伐克造的坦克了,就是他们的坦克也不能击穿他们自己的装甲,所以这根本没什么担心的必要。

    说到他们的装甲,还是要浅谈一下的。

    T-34/57型中型坦克,设计理念和早期各国的坦克不同,而是沿用了苏联自产的A-20型中型坦克的设计思路,在坦克车身的各个部位都尽力采用倾斜型的装甲,以角度优势扩大等效装甲和着弹的跳弹率以弥补装甲厚度的不足。

    这样的思路在当时那个各国都喜欢往装甲厚度上面做文章的时代里还是十分超前的,不过这也是因为两个较为无奈的理由――苏联缺钢和承载的问题。

    这么说可能不太恰当,毕竟堂堂一个辽阔的苏维埃怎么可能缺少钢铁呢,事实的确如此。

    但是其毕竟不比西欧各国的经济那么发达,而且广袤的疆域需要的更多的军队来捍卫,如此多数的军队就需要更多的装备,那么条件就不允许他们像当初被限制军队数的德国一样发展精致武器,能大批量装备部队的武器,才是他们的首要选择。

    还有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悬挂系统的承载限度。

    在早期,苏联和西欧各国一样,也喜欢往坦克上面加厚装甲,甚至在一些列如T-35的奇怪坦克上面,苏联人更是无所不用其极的加装了各种武器,不过后期证明这种多武器的方案并不成功,反而昂贵的造价正在逐渐偏离他们制造装备的最需要遵守的一点。

    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承载力上面获得更大的装甲与火力呢?

    在增强火力上面吃过亏的苏联人没有在装甲上面再一次跌跟头,设计师们巧妙的利用了倾斜装甲完美的解答了这个问题,只是当时他们还不知道,他们正在引领后世坦克的设计潮流……

    不过倾斜装甲这一设计倒也不是没有缺点。

    虽然对于设计师来说是件完美的作品,但是对于坦克成员们来说却不是那么值得高兴的事情――虽然自己乘坐的坦克的防御性能加强了,但是他们的活动空间却相对的少了很多。

    没错,倾斜装甲设计相比起垂直装甲来说,极大的减少了坦克的内部空间,使得坦克成员们在坦克里面活动并不自如,长期待在这样的坦克里面。

    手脚僵硬也都是完全正常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