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沿海岸线北上-《大宋崛起》
第(2/3)页
现在成长起来的中低级将领,八成是从讲武堂学员中涌现出来的,根据眼前的实际情况下判断,是赵天佑教给他们在领军打仗要学会的第一件事情。
每一个上级指派的任务,都是跟目前了解的信息制定出来,具有时效的前瞻性,可是如果你是负责执行的指挥官,就要有结合战场上瞬息变化的情况,来调整自身作战方案的能力。
当然这也有是有限制的,好比我让你西山守水库,你突然想到敌人可能到南山烧树林,那么你就放弃西山水库,转而去防守南山树林,这样的做法就有点生硬了。
首先需要保证的是你自身任务的目标是否有了偏差,如果发现了不对头要及时上报上级,根据反馈回来的情况再来调整自己任务。这批人在一起开会,真的在初期都是仔细倾听,把问题都弄明白了,才会思索才会发表自己的看法,杜浒在其中同样的学到很多受益匪浅。
“各位,赵将军十万军力,海边上有南海舰队一路相随,除了保障弹药供应之外,也等于是一座移动的退路,只要碰到困境,赵将军什么时候都能够从海上撤走。
但是忽必烈这次调集了四五十万兵力,本来的目标是咱们,在两岸来一场大会战,但是现在已经全部返身而回,我们应该继续执行任务去陕西,还是趁机渡河,和赵将军来一次前后夹击。”
其是杜浒讲述这些话的时候,谁都能听出来,他早就想好了决定要渡河北上,他在会议上讲出来希望大家都说一说,可不是说让这些人都举手通过,而是想听听不同的意见。
这样的会议早就形成了习惯,一致通过没有不同意见的时候,并不见得全都是好事,可是今天杜浒说完了之后,没有一个人表示不同的观点。
“杜将军,支持您做的决定,立刻强度黄河,吸引忽必烈的大军注意,哪怕是能够让他分出一部分兵力,都是大功一件!”
杜浒点点头又问道:“为何?”
“根据我的分析,赵将军此次沿海边北上,其意必是突袭大都,然后封堵元军逃回蒙古高原的通道,要比我们西去陕西要重要的多。”
“嗯,然后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