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授后世以渔-《大宋崛起》
第(2/3)页
所以在宋朝的皇帝和保持朝政的文臣来看,开办武学招收学员,大范围的传授军事知识,就跟谋朝篡位造反差不多,是坚决不允许的事情。
这次赵天佑的提议,文天祥可是抱着背负骂名的风险出头的,也和幼帝势弱皇朝风雨飘摇有关,都要到吹灯拔蜡的生死关头了,还抱着老祖宗的遗训一起死不成?
这下赵天佑可是下了真功夫,不管白天黑夜的时候,身边总是有两三个文书跟随,把他说讲的每一句话都要记下来,分门别类的整理内容,结合以前的武经纪要的等书籍,汇编成赵天佑满意的教材。
广州的城防、训练、岛上的大小事务,讲武堂的筹备事宜,把赵天佑忙的团团转,不过这也是他来到这个时代,最为开心的日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管赵天佑造多少大炮,整个国家的国策不改变,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上注定无法生存。
也许有不同时空或者多维平行世界的说法,这时候的赵天佑已经接受了命运的安排,已经把目标放在了忽必烈腰上的玉带,但是仅靠现在羸弱的战力,忽必烈会把腰带乖乖的给你?
赵天佑自认有一些民族主义,这也和我们华夏近代受诸多列强欺辱有关,从晚清开始华夏就成了世界公认的肥肉,半大不小的国家都想冲过来咬上一大口,究其原因是与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还有军事力量几百年都没有明显提高的原因。
开办讲武堂的主要原因,是赵天佑想为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做一些事情。不管以后他在什么时候离开,或者死去之后,这个古老的民族能够强硬一些,不必在以后的岁月中,遭受世界各国列强的欺辱。
在过往的岁月中赵天佑非常清楚,米国为什么横行霸道,开着航母到处指点江山,一念之间就能够左右弱国的命运,为了国内的经济可以让数千万他国的百姓陷入战火之中。
因为他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强大到没有可以与之匹敌的对手,这样一来带来的是更加强大经济实力,吸引人才形成有自豪感和更加团结的国民,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把其他的国家抛得更远。
赵天佑现在看不到宋朝的未来,所以他想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留下一些可以让华夏民族受用一生的好东西,那就是从强大自己开始,从重视军事开办讲武堂开始。
赵天佑正在书房中口述军事知识,旁边几个书记官奋笔疾书,生怕落下一个字,生怕记错一句话。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