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官司-《明末攘夷志》
第(2/3)页
“说是有人偷偷晒盐。这事就落在了我身上,倒是想直接搞死我的样子啊。贩卖私盐那可是重罪。”
陈迹语气平淡,似乎不怎么放在心上。
黄渤海一带的盐场,编制上隶属于辽东都司,开过之处设有二十余百户盐所,后或有合并关停,或是另辟盐址,如今官方统计里数量与实际开办的必然存在一定出入。这里头倒也因为这些“辽东盐”本身很大一部分需要运往辽东各卫所。这当中必然有极大一部分运输损耗。因而后有辽东巡抚刘矩上书,“辽东地方山海隔阻,舟楫不通,原无民运,止有田粮,每年所入止足岁用三分之一,今仓库空虚,军士缺食。查得所属二十五卫,卫有盐场,每年例该煎盐三百八十五万六千四百三十斤给军食用,但盐场去卫颇远,运送甚难,欲自正德四年为始,每年盐课通收在场,召商中买,所得价银,俱听管粮郎中召商籴买粮料,以备官军月廪。如此则边储有助,而盐课不致虚费。”
朝廷因再度重整辽东盐,开始“召商中买”。如此一来,里头就有了很多可以运作的地方。
陈家那座盐场搭上百户所的线后,算是给百户所赚的一部分外快,后来有御史上奏,类似这种“合营”盐场才陆续关掉。
再之后,辽东盐务都转运使司在登州挂了一块“盐务提举司”的牌子,“私盐”并很难再做起来。
按理说陈迹就算开私盐谋利,也当是提举司过来拿人,如今倒是给人告到蓬莱县衙,怪哉。
陈过还是认为应该告诉家中长辈。
陈迹摇摇头,不支持。当然时候陈过必然是要跟家里通气,他好像也阻拦不住。
当天他回了蓬莱,跟老陈碰了个面。
蓬莱县那边发了传票,倒也没有跟陈修洁提过,因而见到陈迹之后,他才晓得出了什么事。
父子两坐在小院里,倒是又将话题扯得老远,对于即将前往县衙过堂的事,似乎就那样抛诸脑后了。
淳熙元年正月十八,蓬莱县衙,陈迹孤身一人过堂。早前在青州也有过同样的经历,这次也算熟门熟路了。
蓬莱知县告缺近半年,登莱府特派了一位推官过来主政。说是过堂,倒也没有直接就走到堂上喊“威武”的时候,后衙二堂上,陈迹见到了登莱府推官高阜。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