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杨林颓然道:“诸位,太康乃我等生养之地啊?” 转过身,寻了称手兵器,上街去了。 崔宪起身道:“崔某身为太康父母官,知事不可为,便以此身殉国。” 罢了也出了门去。 县丞放下茶杯,看过对面的太康士绅,“诸位当能理解吧?太康这数万人要活命啊!” 崔宪出门来,杨林已经召集了先前的义勇乡兵,说明情况后愿意与他上前的不足三分之一。崔宪从后方过来。 县衙之前一直延伸出去的大街,在拐角那头,直通城门。兵不血刃入了城的先头部队,正往县衙过来。不久后双方对上,一边倒的屠杀在一炷香内结束,长街上的尸体被战马践踏后面目全非,无人收敛。 太康城破,之后偶尔有小规模的刺杀,半个月后随着开封战事了结,太康作为泄愤之地,惨遭屠城。 再往北去,大同重镇,建虏驱着一支蒙古部落,劫掠而来。 诸如太康一地,或惨烈抵抗,或开门迎敌,大大小小的战事频繁,朝廷调往镇压的数支剿逆大军渐渐形成了合围,起义军若不愿被分而剿灭,大约会争取西退汉中,暂时修养。 而朝廷眼下也只能寄望如此,实在无力尽数剿灭。因而大局之上,双方只在开封、淮阳正面碰撞过,其余大抵是奉行“你打你的,我围我的”。 更多的内幕,朝廷不会说,除了身在局中之人,很难有人能够体会是如何一种光景。 屠城之后,便是逃难之民,都不见得有了。因而往南一路,又是一番太平光景。 七月,辽西走廊前沿哨堡对上了建虏一小只游骑,双方短暂接触后各自褪去,之后半个月里,类似的情况越发频繁。 到得八月,随着雨水渐去,白山黑水之间游荡的渐虏开始了行动。第一波遭受冲击的便是海西女真四部之一叶赫部。 战火燃起,大昭辽东都司却没有什么动作,持续到九月里,叶赫女真退出祖地,向内迁移,大昭朝廷在辽西走廊圈出一部分山林,并将此事以功承包朝廷,由此关于两部族间的“安置”问题便成了朝廷第一等的大事。叶赫与建虏也同时泣血上陈,互相指责。 朝堂最终也拿出了“调解方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