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要知道,伴读基本上可以算旁听生,半师之恩啊! 朝堂终了,圣旨传至小方庄中,方晨却傻了。 “什么玩意?太上皇?李渊?” 看着面色古怪的传旨内侍刘三成,方晨哭笑不得的问道:“这位.公公,这个能不能不接?” 刘三成笑道:“小方爷,奴才建议您,接下来。” “那要是不接呢?” “陛下会生气的!” “一般不接的人会是个什么下场?赶出长安吗?” 刘三成有点奇怪,怎么这位爷一说这话,还有点小激动呢?不行,就不能让他拒接圣旨。 “此事还未有先例,不过小方爷可以参考史书上那些圣人不喜的家伙。” 方晨忍不住翻了翻白眼,还用参考吗?你还不如直接告诉我,等死吧! “既然如此,多谢公公了,敢问公公贵姓,小子日后定有厚报。” 那一副咬牙切齿的模样怎么看都不像是感谢,刘三成心中真是说不出的想笑,二皇子殿下,您可真是个趣人! “当不得小方爷妙赞,奴家姓刘,是陛下身边的人。” “来人,取些茶叶送与这位公公!” 竟然是李世民的身边内侍,那可惹不得,倒不如交好。 刘三成赶忙答谢,让方晨差点懵了,怎么感觉这家伙知道自家茶叶呢? 废话,皇宫中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每天都要喝,刘三成能不知道? 到手足有一斤重,刘三成叹气,多了,不敢收,回去交给陛下吧。 加个补充说明吧。 每一位看官的留言万篇都会认真观看,从中汲取经验。 今天有位看官,问了个问题,十亩田,饭都吃不饱。 查阅了诸多资料后,万篇才敢定下这个数。 古代,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仁慈,田不是民想要就能有的。 他们是佃户,说白了就是给别人打工。吃的是地主家的租子。 而且,还有一点,就是长安! 长安周边,一千亩养一百多户,绝对不算少。 古代想分田,除非是军勋之后,近乎七成的土地实际上都在世家和大臣手中,百姓说难听点,就是他们收拢钱粮的手段。 初唐时期,不是能不能吃饱的问题,而是会不会饿死! 同时也要感谢那位指出本书问题的看官,你的认真,我的荣幸! 拜谢!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