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吸着人家孤女的血,却还要嫌弃血太腥气! 众人可没有忘了,刚刚施韵提到“银钱”时的小心翼翼,已经话语中提到的那句“嫌弃”。 唉,都是豪门圈子里的人,大家谁还不知道谁啊。 理国公府,从屈国公到几个少爷,读书不成、习武也不成。 父子几个要多平庸有多平庸,但他们又想向世人证明自己的存在,正经仕途不好好走,偏偏去研究歪门邪道。 满京城的人都知道,理国公府最是规矩、端方。 男人们满嘴都是泛着酸腐气息的极端言论,女人们呢,则被规矩、礼法困在内宅。 新朝民风开放,对于女子的束缚并不严苛。 偏偏有个屈家,动辄三从四德,张口守节女烈,根本不把女人当人看,而是当成了一个可以为理国公博取美名的符号、工具! 在女子都能外出赏花、骑马、打球、游玩的开放时代,屈家简直成了另类。 不知多少有见识的士大夫和贵妇们暗暗摇头:把女子养得刻板、木讷,满脑子陈腐思想,将来她如何教养儿女。 人都说,娶的好女,家族兴旺三代。 说的就是女子要品行好、有见识,才能相夫教子。 而如果都想屈家女儿般唯唯诺诺、木讷刻板,如何规劝夫君、教养儿孙? 有些家族,因为屈家的这种变态教养,而对屈家避之唯恐不及。 然而屈家却误以为,那些人家是瞧不起屈家,所以才—— 于是,他们愈发在规矩、礼法的道路上狂奔,形成了恶性循环而不自知。 这样极端扭曲的人家,对于银钱这种阿堵物是怎样的厌恶,众人即便没有亲眼看到,也能想象得到。 由此可以猜想,施韵这个盐商之女,在屈家过得日子是怎样的憋屈与痛苦。 这、这—— 不是所有的人都是魔珠,都能说出“又当又立”的精准形容词。 众人搜肠刮肚,一时也没能想出恰当的形容词。 唉,这个屈家啊! 真是一言难尽。 众人暗暗摇头,看向屈国公夫妇的眼神也透着怪异。 屈国公感受到众人的目光,他再木讷、平庸,也能分清别人对他是尊敬还是嘲笑。 他面皮儿发烧,如坐针毡,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 “不管怎样,韵儿都感激姨母和姨丈!” 施韵顺着陈寿的力道,缓缓站了起来,但临行前,她还是无比感激的说了这句话。 “施家这位姑娘,品性确实不错!”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