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白云之下尽归己有-《一枪刺回大唐》
第(3/3)页
当然是啊。这一路上,商人们不仅要遭受风餐露宿的艰苦,还要面对炎热、雨雪、风暴等自然灾害。
即便已经如此艰难,行商们更要面临一路上诸族的阻挠。或者是抽税,或者是索要,甚至还有可能发生杀人越货的情况。
行商们对付自然灾害以及自身的艰辛,倒还可以克复。但是遇到劫匪,又该怎么办呢?
天佑!大唐。
大唐强盛,又还容情。
除了进去唐境内地去交易的以外,其他东来的行商们,就尽可能沿着大唐的边境行走。
因此,见到安禄山的行军时,行商们不仅不害怕,更还面带微笑着,与行军打着招呼,或者躬身施礼。
见到此景,安禄山得意之余,更加想着只是身在营州,自己就已经可以明里暗里收取商贾们的钱财。若是辖制的地域更为广大,呵呵,就连这些走路的行商,都要被自己抽上百分之五左右的“税收”了。
商贾们交付大唐朝廷的税赋,平均在百分之十左右。另外,出于可想而知的原因。他们为了在行进或者行商坐贾时,得到官吏们的体谅,也会额外拿出一部分钱财,进行贿赂。
因此,安禄山想要另行拿去百分之五,对于这些商贾而言,也是可以接受的。
历史记载中,安禄山在营州以及后来在幽州一带,的确是得到了以粟特商贾为主的商人们的“资助”,从而使得他的欲望之心,膨胀得难以满足。
再加上其它原因,比如那时的朝政混乱,以及老年的皇帝李隆基接连的失误,诱发了安禄山的最终叛乱。
现在虽然没有严重到那个程度,可安禄山欲壑难填的内心,却是一直不能抑制的。
再不能抑制,他到也不敢做出抢掠这些商贾的行为。这种事情如果被查出,那肯定是要掉脑袋的。另外,为了能够长期得到商贾的贡奉,他也只能忍耐。
但很快就不一样了。安禄山遥望着西面无边的草原,极目眺看白云下面的地方。
幻想着白云之下尽归己有,他接连催促着行军,快点向西北进发。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