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好在现在他们分家另过了,自从程时汇在酒坊开业那天喧宾夺主作威作福后,程元卿用计威慑过他,后来重新让他进了酒坊做工,他已经老实多了。 最起码这么些天,他们都没有收到酒坊工人的们对程时汇的投诉! 希望他在里头能好好的干活挣工钱,程时年当然不会舍不得这点银子。 他们家就怕程时汇借着亲戚的身份在酒坊里作威作福,难为其他工人。 都是乡里乡亲,人家虽然是来挣他们程家这份工的,可也都是凭本事吃饭。 早在酒坊刚开立的时候,程元卿就和车掌柜讨论过,没有一家工坊的老板是靠着克扣工人发家的。 他们要想把酒坊做大做强,就更不能对工人们克扣,之后随着他们商议的工人政策一项项出台。 效果当然是非常好,工人们干起活来那是一点也吝啬力气,主要是程家给的条件好,还让他们每个人看到了“希望”。 没错,在程家上工,可不是只要来了就行,干多干少直接和工人们的工钱挂钩。 要想多拿钱,简单,那你就靠双手的劳动来换取,程家酒坊绝对会给予你公平的待遇。 而且她们酒坊一项项的福利待遇,更是其他地方不能比的。 几乎是程元卿的一项项员工福利政策一出台,就震惊了四里八乡。 而在酒坊上工的工人们,出去现在脸上也有光。 不少到了该说亲的永福村壮劳力,女方家一听小郎君是在程家酒坊上工,都争抢着要把闺女嫁过来! 酒坊的建立,可以说是一次性大改了永福村大龄男青年的说亲难问题! 村子里家中有在酒坊上工的人家,或者亲戚在酒坊的,都感念程家仁厚。 相比于挣钱,这些乡亲们的认可程时年和秦氏显然更觉得喜悦。 这是他们从前想都不敢想的,不光自家的日子过起来了,还带动了大半个村子。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