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短暂的寂静再次被打破。 “砰!砰!砰!” 补枪的声音冷酷而有节奏地响起,确保没有任何活口留下后患。 与此同时,队员们动作迅捷地搜刮着一切可利用的物资。他们撬开战术背心的卡扣,拔出还有余温的弹匣,摘下挂在尸体上的手雷,动作麻利,一丝不苟。 大约三分钟左右,高效如同抢劫般的打扫结束。5C佣兵团17人全员武装焕然一新:人手一支M4卡宾枪(配备全息或红点瞄具)、腰侧枪套里插着两支压满子弹的杰里科941式9mm手枪。每个人身上的战术背心都塞得满满当当:至少6个压满5.56mm子弹的步枪弹匣、3个手枪弹匣、3枚圆柱形烟雾弹、3枚震撼闪光弹、2枚催泪弹。重量增加了不少,但带来的安全感是毋庸置疑的。 他们也都换上了从以色列警察身上剥下来的、还带着血迹和弹孔的凯夫拉防弹背心,虽然并非军用级别,但足以应对大部分轻武器射击。 终于不再是“裸奔”状态了。 在所有人整装完毕,相互检查确认装备无误后,靳南目光扫过车队,迅速选定四辆还算完好、只是车身上多了几个弹孔的三菱帕杰罗特工车。 “上车!走!” 引擎轰鸣声再次响起,四辆帕杰罗如同幽灵般驶离这片如同屠宰场般的公路。 出发之前,雷虎和刘攀利落地爬上車顶,用匕首粗暴地将车顶那显眼的警报器拆下,扔进了路边的草丛里。 车辆恢复了低调的黑暗,迅速融入以色列的夜色之中。 大约十五分钟过后。 乌姆阿法姆地区某处偏僻的半山腰间,一座小型军火库如同沉睡的巨兽匍匐在阴影里。 它的结构简单:一个巨大的地下油罐出口、一个加固的矩形仓库、以及环绕在周围的六栋白色平房营房。 这里通常驻扎着约一个连的以色列国防军士兵,负责守卫这座储备。 寂静的夜晚,只有山风吹过灌木的沙沙声。 军火库门口岗哨处,十名担任夜间警戒的哨兵脸上带着难以掩饰的倦意,有人靠着沙袋掩体打着哈欠,有人无聊地来回踱步驱散睡意。 第(2/3)页